更新时间:2020/07/22 浏览量: 来源:招生处 分享:
2020年招生专业介绍(详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信息大类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1个专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湖北省重点本科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支柱(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试点专业。
学院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0余人;目前在校生规模3000余人。学院教师承担多项纵横向科研课题,包括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专题;开展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研教改项目,以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学院抓住信息类专业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和能力核心,大力推进教育部主导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IT领域国内外和区域内知名企业在本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展开深度合作,目前学院与中软国际、东软集团、深圳讯方技术、武汉厚溥、武汉软帝、广州粤嵌通信科技、北京大恒光电、华工激光、INTEL-Altera等企业有多种深度合作模式、已经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开设了各类特色班。特色班的培养方案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合作企业实质参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阶段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综合性课程设计和实习实训的培养过程,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特色班学生入学即与合作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确保学生毕业就能高质量就业。同时校企专业共建协同育人的合作促进优势教育资源的全院转化与共享,全面推进学院各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
学院拥有特色鲜明的信息实验大楼,各类实验设备5000余台套,价值近2000万元。信息实验大楼内设有信息大类各专业公共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包括软硬件实验、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通信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室,同时还有企业共建的各种专业实验室,以四大平台(集4G无线基站设备、光纤传输与接入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在内的全套现代主流通信系统设备的通信实验实训平台;以服务器机群为核心的云技术、云结构、大数据与智能化处理实验教学平台;以各类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的现代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以现代传感技术和光电检测为特点的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平台)构成支撑信息大类各专业培养的共有资源。大楼可同时容纳千余名学生开展实验、实训等各类实践环节教学。与学院进行深度合作的企业还在信息实验大楼建有多个冠名的产学研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共同授课、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和组织学科竞赛等形式,引入企业项目案例、企业导师、企业研发环境等资源,实现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培养的直接对接,完善我院学生的技术实践、项目实战和职业素质培养,明显提升了我院学生应用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我院各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大赛等各类全国信息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成绩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层次高,专业对口率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在计算机领域具有较宽广专业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软硬件系统开发的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的大数据与智能化处理实验教学平台等,确保学生毕业就能达成高质量就业。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Python程序设计及应用、搜索引擎技术、人工智能、Java服务器应用开发技术、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设计、智能终端开发课程设计、大数据综合课程实践。
就业领域:可在企事业单位、信息产业部门、教育机构等从事软硬件系统开发、云服务开发与运维、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工作,亦可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毕业生一直保持着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软国际特色班)(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特色班简介: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与中软国际集团进行专业共建。特色班学生由学校与中软国际集团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毕业前由企业向IT行业推荐就业实习,确保学生毕业就能达成高质量就业。上市企业订单培养,入学即等于入职。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理论与工程知识,掌握计算系统设计与应用开发的技能,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富有创新意识,能从事Web前端开发、Java开发、大数据开发、数据清洗、大数据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采取3+1人才培养方案,前3年在校学习,第4年到企业岗前实训、带薪实习。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全程嵌入中软国际核心系列课程,由公司技术专家讲授与项目实战开发,通过引入企业项目案例、企业研发环境等资源,从根本上保障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特色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H5+CSS3应用开发、Java服务器应用开发技术、Spring框架应用技术、Hibernate框架应用技术、MyBaties框架应用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实时计算与内存计算、SAS统计分析。
就业领域:可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云计算、信息处理、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开发类相关工作。中软特色班学员入学签订就业协议,确保就业。
软件工程(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系统培养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技术标准、软件知识产权法规及行业政策,具有对软件工程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具有对软件系统实施的管控能力,能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与知名软件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有软件工具与环境、大数据等专业实验室,使学生全程参与工程化软件开发过程,体验并实践软件工程的实施过程。
主干课程: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应用技术、软件工程、软件框架应用技术、软件质量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采集与网络爬虫、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分析与挖掘。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能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投资、交通运输等行业从事软件系统管理、软件开发与测试、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营维护、计算机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具备攻读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资历。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直保持着高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软件工程(中软国际特色班)(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特色班简介: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与中软国际集团进行专业共建。特色班学生由学校与中软国际集团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毕业前由中软国际向行业内著名企业推荐就业实习,确保学生毕业就能达成高质量就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系统、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具有运用专业领域知识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规范的软件开发、组织沟通能力,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胜任Web前端开发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人工智能开发工程师、算法应用工程师、数据分析工程师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采取3+1人才培养方案,前3年在校学习,第4年到企业岗前实训、带薪实习。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全程嵌入中软国际核心系列课程,并由公司技术专家讲授与项目实战开发,使得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内学习,从根本上保障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特色课程: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软件框架应用技术、H5+CSS3应用开发、Java服务器应用开发技术、Spring框架应用技术、Hibernate框架应用技术、MyBaties框架应用技术、基于Python的数据挖掘、基于Python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就业领域:可从事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部门的软件开发、软件实施、软件测试、软件设计等相关工作。所有的中软国际特色班入学签订协议,确保就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湖北省重点本科专业;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专业)
培养目标:湖北省双品牌专业,依托中国光谷,与华工科技、大恒光电等知名企业合作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应用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能在光通信与光网络、光电信息与机器视觉、激光先进制造、光学工程等领域从事系统规划与设计、产品研发与制造、系统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与知名企业在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上展开深度合作,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开设有工程光学、激光技术、光电子学、光通信与光传感、光电图像与机器视觉以及现代电子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开发、Python计算机视觉编程、光电测量课程设计、光网络工程实训等。配套有满足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信息仿真实验等先进的信息类公共实验平台和光学与激光实验、光电检测与测量实验、光纤传输与接入实训等校企联合专业实验实训平台。
就业领域: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光电信息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学生就业率每年均在95%以上,就业层次高,专业对口率高,人才输出覆盖华为、中国电信、深圳光启、高德红外、华工科技等国内知名企业。每年近20%的毕业生考取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
通信工程(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与国内著名通信设备厂商联合办学,建有集4G无线基站设备、光纤传输设备、光纤接入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在内的全套现代主流通信系统设备的通信实验平台,能支撑通过华为ICT认证,培养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多媒体技术等工程领域从事开发、设计、制造、测试、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也能在信息技术产业和科研院所的相关部门从事信息处理技术与设备的集成应用和开发。
主干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Verilog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据结构、单片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与应用、4G无线网络优化、4G移动通信应用、SDH与通信网课程设计、4G移动通信应用实训、4G无线网络优化实训
就业领域:能在通信技术产业部门及其相关IT行业中,从事通信系统与工程的设计、集成及开发等工作,以及先进电子设备的开发,移动智能终端APP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历年保持高就业率,并有20%左右的考研录取率。
通信工程(讯方技术特色班)(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特色班简介:依托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与深圳讯方公司合作共建。建有“教育部-讯方技术产学研基地”,在华为通信设备平台上,讯方公司选派技术专家授课,并在核心课程中加入华为认证课程内容,培养ICT行业紧缺人才。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
培养目标:以ICT行业华为主流商用设备为依托,结合企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和能力特点,进行综合性实践。培养在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4G/5G移动通信、通信设计等工程领域从事开发、设计、管理、测试、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实战型人才。
培养特色:企业资深职业规划师全程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前三年在校学习,第四年到企业岗前实训、带薪实习。在教学过程中全程嵌入华为认证课程,运营商实际项目实战,企业技术专家授课。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实现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特色课程:华为职业认证、数据通信技术、IPRAN技术与应用、4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4G无线网络优化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综合实训、IPRAN技术与应用综合实训 、4G移动通信技术综合实训、4G网络优化技术综合实训、ICT项目综合实训等。
就业领域:学生可就业于国内三大运营商、华为产业链上的企业、烽火通信、讯方技术等企业,亦可攻读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与业内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培养能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能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设计、开发、集成、运行维护与应用电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信号与通信系统,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单片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语音处理、现代通信系统、大数据技术基础 、Python程序设计及应用 、机器学习理论与实践 、数据挖掘理论与实践 、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 、数字信号处理 、多媒体通信技术
就业领域:就业领域宽泛,能在信息技术产业部门,有关行业的信息处理部门及中小企业中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运行维护与技术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东软大数据特色班)(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特色班简介:根据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与东软集团共建大数据特色班,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企业选派资深工程师全程负责学生教学、管理及工程实践,让学生成为厚基础、高素质、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人才。东软集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技能,具有较强系统分析和决策能力、较强的实践、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从事政府部门、商业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决策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培养特色:采用“2.5+0.5+1”共同培养模式,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前5个学期在学校执行教学计划,第6学期由东软进行企业实训,第7、8学期在企业带薪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特色课程: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基于SacaRealrec)、Hadoop数据管理、Hadoop大数据流式计算技术、数据挖掘建模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内存计算技术、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及设计等。
就业领域: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等行业及大型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从事Hadoop开发、企业数据管理、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前台开发、大数据运维等工作。
物联网工程(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掌握传感器与信息处理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物联网应用服务技术,具有物品智慧化设计能力及物联网系统集成能力,能胜任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创新型应用人才。建有涵盖数据采集、无线传输及智能处理三大先进实验平台的专业实验室,与知名IT企业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校企协同育人。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等较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得较好名次。
主干课程:单片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射频电路基础、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技术与应用、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物联网应用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等。
就业领域:就业范围宽广,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车联网等领域对物联网应用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可在涉及物联网信息产业领域的国民经济各部门、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及国防工业中从事规划研究、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及运营管理工作,亦可攻读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物联网工程(厚溥智能信息特色班)(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特色班简介:与知名IT企业厚溥企业集团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多主体协同育人,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开展人才培养,由具备丰富项目实战经验的企业高级讲师到学校授课,关注和引入行业发展最新技术。学生入学即与厚溥企业集团签订就业保障协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掌握信息感知、网络互联与数据传输、数据融合与挖掘等方面专业技能,具备基本的计算思维能力及良好的外语能力,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依托共建企业在行业内的资源优势,根据社会用人需求的能力模型、素质模型构建基于校企协同和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模拟舱式实习实训基地,开设以企业教师为主体的工程师课堂,采用任务驱动式项目化教学,大四进入企业开展实习实训,接受世界500强企业级项目实战训练;毕业时由专业人力资源咨询顾问提供1对1就业服务,毕业后简历存入企业人才库,持续享受优质猎头服务。
特色课程: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原理、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基础、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物联网软件系统开发应用技术、物联网智能系统开发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物联网系统规划与实施综合实训等。
就业领域:就业范围宽广,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车联网等领域对物联网应用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可在涉及物联网信息产业领域的国民经济各部门、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规划研究、设计制造、系统集成与运维、数据分析及运营管理等工作,亦可攻读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科,三年制)
培养目标:具有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及工程性开发与实现、在计算机与互联网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后服务、数据处理、在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
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Script动态网页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Android应用开发等。
就业领域:能在IT企业或其他行业IT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平台建设与维护等工作。更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相关专业深造。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下设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两个系以及院实验与实训中心,目前在校学生2400余人。学院设有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五个本科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三个专科专业。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有“智能制造”特色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有“工业机器人”特色方向。三个专科专业的学生均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学院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教改成果丰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湖北省内同类高校中唯一获批专业。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为教育部“互联网+智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项目的实施单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校级品牌专业”称号,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机器人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工84名,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62%,学院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向社会及企业引进高职称教师近20名,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0%以上。学院教师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和教研项目,多项科研课题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在前期研究成果及应用转化基础上,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批教育部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入选2017年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1项。
学院已建成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包括中心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机器人工程训练中心及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基地等,整个实验实训教学场地使用面积 11600平方米,根据专业发展,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相结合,引入企业的先进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实验设备,促进专业发展升级,实现大学实践教学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满足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也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创新活动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北省挑战杯课外作品大赛等各级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并取得重大突破,获奖数量和等级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办学十多年来,学院依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已向社会输送近万名本专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电网考试40%的录取率远超全国平均考录比(10%),录取率位居湖北省同类院校第一,学院每年有约20%的学生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于2019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湖北省内民办高校中唯一获批专业。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是本校王牌重点建设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该专业已拥有了以教授、副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为主的强大师资队伍及完备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毕业生供不应求。
2010年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2014年12月专业通过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一致认定该专业完全达到全国独立学院重点专业的学术水平,并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示范作用。2016年该专业获批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学生屡次在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殊荣。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从事机械电产品、汽车产品、机器人产品、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从事数控工艺设计与编程、模具设计、企业管理、技术服务、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机械原理方案设计综合实践、机械设计综合实践、机电专业生产实习、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机电专业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液压气动综合实践、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
就业领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领域特别广泛,就业领域包括汽车、铁路和港口、数控机床和智能装备、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电子技术和医疗器械等行业。部分同学进入上海飞机制造厂、东风汽车、中国石油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且毕业生的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就业形势良好,供不应求。另外每年有约20%的同学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州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湖北省普通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品牌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人才需求大,就业形势好。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重引导、重过程、重实践、重能力、重创新”的“五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并设置有专项“企业助学金”。专业培养体系完备,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完善,教风严谨,学风良好,学生培养质量高,社会反响好。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全面体现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素质;能够综合运用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及时跟踪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应用于工程实际;能在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电源、电力电子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工业电气自动化、新能源等领域,独立或领导团队在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电气装备的设计制造、电气产品的研发应用、电气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等方面取得成就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气装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工程综合实践、电力电子装置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电气专业创新创业综合实践、电气专业生产实习等。
就业领域:面向电力系统、电气装备及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从事这些领域的技术开发、系统设计、调试、制造、运营、技术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开关电源公司、变频器公司、新能源公司、工业机器人公司及其他电气装备或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及生产类企业、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
机器人工程(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校企合作共办专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加速推进“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人才资源稀缺。本专业响应国家政策,顺应行业内人才的巨大缺口,依托武昌首义学院机电与自动化学院的优势资源,融合机器人产业链的前沿技术包,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打造“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理论学习与技术实践融通;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互补”的课程培养体系。本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并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
培养目标:结合先进制造业发展,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数学、外语、物理及计算机基础理论扎实,掌握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机械、控制、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从事智能制造业、战略新兴制造业相关领域的先进机电装备设计与制造、机械系统集成开发、机器人调试与维护、智能生产线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概论及认知、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自动机与自动线、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工程仿真综合实践、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课程设计、工业机器人集成设计综合实践、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保养综合实践、工业机器人项目方案设计与管理综合实践等。
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高校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及专业化教材。教师队伍由专兼职老师共同组成,企业工程师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校青年教师均派驻企业学习培训。
2.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践教学中心”,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搭建更高平台。本专业与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欧特克中国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了一系列的机器人实验室及数字化设计实验室,实践教学内容实时对接先进制造、工业机器人及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的产业技术需求。
3.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将工作过程“做中学,学中做”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先进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还原现场设备真实的生产环境,合理运用教学任务,让学生对知识、能力、素养得到全面培养。校企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学校学习—企业实践—就业”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就业领域:先进制造及机器人相关行业人才需求旺盛。根据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到202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相关的技术人才,行业缺口巨大。除升学深造外,学生毕业后可广泛就业于先进制造企业、研究院所及机器人相关领域,如:机器人及先进机电设备的系统设计领域、智能集成服务技术领域、机器人编程与调试领域、自动化工作站设计领域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方向)(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校企合作共办专业)
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人才需求巨大。本专业是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项目的实施专业,拥有工业现场级“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采用发那科机器人等智能生产设备展开实践教学,将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及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等市场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实行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教学。
培养目标:采用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智能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基于信息化前沿技术从事智能产品开发、智能装备应用、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构建、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液压传动与气动、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机器人技术与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和工程数据库基础、智能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智能工厂设备通讯、工程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数控加工工程实践等。
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智能制造实习工厂”,提供“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培养模式。以项目引导,能力递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方式,依据行业需求,高校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定制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课程资源。采用“一课双师”教学手段,企业派驻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团队,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校内专职教师均派往合作企业实训。
2.校企资源融合共建智能制造实践中心,为学生搭建更高工程实践能力平台。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欧特克中国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智能制造实践中心,打造集教学、实训、科研融为一体的智能制造全方位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
3.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采用工程项目为牵引的教学模式,打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校企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中心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管理环境,将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与智能生产管理技术以工程项目形式引入实践教学,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实现教学与制造行业前沿技术的同步。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牵引,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实践—综合应用”教学体系,达到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毕业即可上岗的效果。
就业领域: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旺盛。学生可广泛就业于智能制造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相关领域,如:智能产品、装备系统、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和开发;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产线的构建;智能设备、数控机床等的编程调试和运营维护;智能制造工厂企业管理、技术服务等岗位。
自动化(智能制造方向)(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校企合作共建专业)
教育部“互联网+智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项目的实施专业.本专业依托校内“教育部-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在保持自动化专业知识架构完整的基础上,更新了专业课教学内容,积极向智能制造前沿技术靠拢,融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设备通信等前沿技术课程,采用配备日本发那科、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等智能设备的工业级产线开展专业教学。突出培养学生掌握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网络与通信、制造执行系统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传感与检测、计算与处理、执行与驱动、网络与通信、模型与仿真、控制与智能、系统与工程等七大方面的专业知识,强化工业自动控制、工业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等方面的设计集成、编程调试、运营管理等专业能力。毕业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从事智能制造行业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等领域相关的产品开发、信息处理、系统集成、设备维护、运营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主干课程: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机器视觉识别技术、智能工厂设备通讯、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认知、制造执行系统应用开发、自动化工程设计与应用、制造执行系统应用开发综合实训、先进产线综合实训等。
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提供“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由学校和企业老师共同组成,保持专业教学内容与前沿应用技术同步。同时利用企业工程师教学团队开展职业素养系列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毕业时拥有成熟的就业素质和求职技巧,为学生做好从校园到产业园的无缝对接。
2.校企资源融合共建实验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搭建更高平台。本专业拥有校内大型智能制造实践创新基地,采用工厂级智能制造产线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就业场景并能熟练应用智能制造前沿技术,达到“理实结合,知行合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汽车、港口自动化等行业工作,尤其适合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从事智能控制系统的系统方案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等相关设计与开发工作。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科,三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学科基础理论扎实,全面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适应在工业生产中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学,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1,电工电子技术2,机电传动控制,机械设计基础,冲压模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液压传动,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数控技术原理与数控机床结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就业领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就业领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汽车、铁道、港口、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政府及科技部门等。部分同学进入东风汽车、中国石油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在学校严格的管理和老师的辅导下,每年有较高比例同学考取专升本,其中的一部分同学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方向)(专科,三年制,校企合作共办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在柔性自动化(含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相关岗位上胜任自动化设备(含工业机器人)的运行维护、编程调试、安装维修、销售客服等工作;并具备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含工业机器人站)系统设计及扎实基础的高端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Auto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调试1、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调试2、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工程仿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电传动控制、机电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工控组态与触摸屏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市场营销与就业指导、制造基础与生产管理等。
培养模式:本专业人才培养采用由高校教师、行业专业、企业工程师共同论证的培养方案及专业化教材。教学过程中除本校教师外,由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采用企业现场实际的最新教学设备,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工业现场的制造技术及应用。
就业领域:除先进制造企业、机电设备生产企业、机电研究院所之外,还可广泛就业于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领域布局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机器人集成服务商等。另外,每年有较高比例的同学考取本校的专升本,有部分同学在深造后进一步考取研究生。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三年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武昌首义学院专科专业中的紧俏专业,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培养模式,学生就业渠道宽。专业培养体系完备,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完善,教风严谨,学风良好,学生培养质量高,社会反响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能够从事供配电系统及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电力系统工程基础、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电力及配网自动化、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电气工程CAD、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实训、电气自动化技术仿真实训、电力系统工程综合实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综合实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生产实习等。
就业领域:面向电力系统、电气装备及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从事这些领域的设计、调试、生产、安装、运行、市场运营、技术开发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开关电源公司、新能源公司及其他电气装备或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类企业。每年有较高比例的同学考取校内外专升本,其中的部分同学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城市建设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2001年建立,最初为城市建设系,2010年9月更名为城市建设学院。目前,设有土木工程(含三个专业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国际工程方向)、工程造价、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1个专科专业,土木工程和工程造价专业具有招收专升本学生资格。
学院发展优势专业,培育特色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2019年土木工程获得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先后被批准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获批进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为适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潮流和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开创了土木工程专业智能建造信息化、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工程两个特色方向。
学院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厚的师资队伍,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60%,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0%以上。2019年土木工程力学-结构-施工教学团队获得湖北省一流教学团队称号。同时,聘请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教授和业界高管为兼职教授,在学院专业建设、教研科研、课程讲授和学科竞赛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院实习实训中心建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资产过千万元,专业软件百万余元;校企合作共建了BIM技术应用实验室、土木设计实训中心、工程造价实训基地、工程大数据研发中心、水质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等;拥有中铁大桥局、武汉地铁集团、长委设计院、中建设计院、中建三局、中国电建、武汉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君邦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劲牌酒业等30余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为学生开展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和各类学科竞赛等创造全面条件,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搭建多层次的完善平台。
十九载风雨砥砺,城建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及教学传统,一贯致力营造“和谐共荣、和衷共济”的氛围,倡导“师德常修、见贤思齐”的品格,发扬“尊长重少、薪火相传”的美德,崇尚“励精图治、自强自立”的精神!
土木类
为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2019年开始按土木大类招生,包括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和智能建造信息化等三个方向。新进大一学生按照大类进行培养,第二学期初学生按意愿在本大类专业范围内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且在第四学期之前还可进行再次选择,成绩优秀者有优先选择权。试点按土木类招生,旨在为学生提供拓宽专业基础、充分了解并选择专业的良好平台。
(一)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湖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品牌专业)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开办于2001年,是湖北省同类高校开设最早的、综合实力较强的专业。自开办以来,2012年通过学士学位评估,201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通过验收,2018年被授予校级土木工程品牌专业称号,2019年土木工程获得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土木工程力学-结构-施工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获得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
1.建筑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我国建筑业40年来高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筑工业化潮流正在使建筑业再度焕发青春。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和建筑业发展所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房屋建筑学、CAD与BIM建模、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及砌体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结构电算PKPM、土木工程施工、平法识图与下料、信息化装配施工、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工程项目管理等。
就业领域: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兴未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铺开,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持续需求。毕业生可以到相应的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监理公司、结构检测企业等企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近年该专业毕业生多进入中建三局、四局、五局和中铁大桥局等大型央企施工单位,中建设计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等大型央企设计单位工作。
2.道桥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我国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在建设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已进入世界前列。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铁轨道交通工程等市政及交通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将拥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将获得结构注册工程师及注册建造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主干课程: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与设计、路基与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桥梁施工、隧道工程、道路CAD、桥梁电算、道桥工程BIM、市政管网工程。
就业领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更是为道路桥梁建设行业走向世界开启了大门,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本专业毕业生可到交通和市政设计单位、道路桥梁和城市轨道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市政或交通建设质量监督部门、工程检测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设计、施工、检测、管理等部门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3.智能建造信息化方向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一体两翼”要求,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建筑业深入结合,是全国各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升级的主流。为此,我校积极推进专业交叉、融合,引入先进技术、理念,成立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团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创办了土木工程专业智能建造信息化方向,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培养掌握智能建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培养目标: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特色方向,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工程建模和工程软件二次开发能力,满足业内对高层次智能建造人才的需求。
主干课程: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BIM建模与制图、建筑设备BIM、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及砌体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信息化装配施工*、BIM实训、工程项目管理等。(*融入BIM技术)
就业领域: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持续推进,业内大型的设计院、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多成立了创新技术研发中心,提出了对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土木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该专业毕业生可到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大型央企、国企就业,为企业提供智能建造技术支持。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市政工程和绿色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土木工程理论基础,掌握市政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及智能水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解决城市水循环等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本专业学生将获得注册设备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市政工程和水工业等领域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技术开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行政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水质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流体力学、水泵与水泵站、工程力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管网、排水管网、城市给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水工程施工、消防工程、水工程经济学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到城市建设、市政水务、环境保护与房地产、消防评估等行业的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投资机构、各类设计研究院、科研院所、工程技术公司、设备制造公司、项目监理与运营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给水排水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研究开发与设备制造,海绵城市建设与水工程PPP投资,以及教育咨询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工程管理(国际工程方向)(本科,四年制,管理学学士学位)
“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决定了建筑行业走出国门,也迫切需要能够适应建筑行业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我校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方式,将国际工程承包所需要的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经济合作法律基础、国际贸易与金融等课程融入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引进有海外工程经历的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CIOB)和特许工料测量师(RICS)会员专家参与教学,开创了工程管理(国际工程方向),使工程管理专业焕发了新的活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土木工程学科为依托,培养掌握国际工程技术及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CIOB)和特许工料测量师(RICS)的准会员资格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国际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重点培养能运用国际工程管理知识解决国际工程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与管理问题,完成国际工程预决算,懂得工程项目企业经营,工程财务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双语)、国际经济合作法律基础(双语)、国际贸易与金融(双语)、国际英文写作(双语)、工程管理专业英语(双语),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智能建造管理信息系统、智能装配化施工、工程测量、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等。
就业领域: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规模庞大的技术人才需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一带一路涉外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单位、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公司、工程审计与金融领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投资银行等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咨询等工作。
工程造价(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专业为依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建筑业发展需要,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和建设法律法规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本专业学生将拥有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受到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以及注册招标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成本计价、成本优化及投资控制的管理能力。
主干课程:工程测量、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建筑与市政工程估价、建筑装饰装潢工程估价、建筑水电安装及设备工程估价、道路与桥梁工程估价等。
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及市政施工企业、道路及桥梁施工企业、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环境工程(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湖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培养目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随着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本专业与国内知名环保、环评及监测单位展开校企合作,突出环境污染治理与同步资源化的专业优势,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保护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培养具有系统环境工程理论知识、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及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使本专业的学生既能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尽展所长,又能成为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高效解决固体废物、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理性污染等复杂环境问题。
主干课程:环境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就业领域: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如城市规划与建设、环境保护与监测、市政水务等机构,或各类设计研究院、科研院所、工程技术公司、环保设备制造及营销公司、环境监理与运营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保工程设计、环保设备与技术开发、环境监测与评价、清洁生产审核、运营维护、教育及科研等工作,亦可到国内外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生物工程(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武汉“光谷生物城”千余家新型生物技术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培养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化工、生物环保、生物农业与食品轻工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具有生物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与生产管理的专业能力,掌握生物检测、基因分析、工艺控制、产品质监、生物工程金融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水平。
主干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专业分析、生物工程工厂设计、生物工程经济学与信息化管理等。
就业领域:生物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科学的培养定位、创新的培养模式、多元的校企合作、完备的实验条件等,造就了优良的人才质量。毕业生可在医药卫生、食品轻工、现代农业、化工、环保等行业的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检验检测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生物制品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工程建设、PPP投资、检验检测、工艺控制、产品推广与营销管理,以及教育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多年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创造了持续的高考研率,毕业生可到国内外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三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与地方建筑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及工程造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富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钢结构、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建设法规、工程估价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到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市政工程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建筑监理公司与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等从事工程招投标、工程预决算以及施工管理、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以通过进入本校或外校“专升本”提升为本科学历。
外国语学院英语类
为顺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外国语学院实行英语大类招生,其中包括英语、翻译2个专业。新进校一年级学生按照大类进行培养,大类培养时间为一年。第二学年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英语和翻译专业的分流,并按各自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按英语大类招生,旨在为学生提供拓宽专业基础、充分了解并选择专业的良好平台。
(一)英语(本科,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校级品牌专业)
本专业有3个专业方向:英语经贸方向、英语翻译方向、英语教育方向。
历经十八载风雨砥砺,本专业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引进了先进的英语语音和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创建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好评。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国际视野开阔,专业相关知识牢固,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和一定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外事、外贸、司法、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从事英语口笔译、对外交流及教学研究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口语、听力、阅读、笔译、口译、写作、英美文学、语言学、第二外语等。学生在修好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还需选修指定的专业方向(英语经贸、英语教育、英语翻译)课程。如:外贸函电、电子商务;英语教学法、教育学;英汉/汉英笔译实践、口译理论与技巧等。
就业领域:英语专业是一个厚基础、宽口径、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专业,各个专业方向之间互通性强,就业面广。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连年就业率达95%以上,可在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银行、保险、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或考研深造、留学和海外就业。
(二)翻译(本科,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
翻译专业设立于2018年,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学校已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先进的memoq翻译实践平台,并与国内知名的翻译公司和企业建立了稳定深入的合作,为学生搭建了坚实有效的实习实训平台;并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具备翻译基础理论知识、中西语言文化知识和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和现代翻译项目管理技能,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能胜任文化、外交、商务、科技、新闻、旅游、教育等领域的一般难度的口笔译工作及相关语言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写作,高级英语,笔译,实用翻译,口译,交替传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视译,英汉语言对比,多文体阅读,跨文化交际等。
专业选修课程:旅游翻译、科技翻译、影视翻译、法律翻译、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口译等。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可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外交、商务、科技、新闻、旅游、教育等领域的语言服务、管理及跨文化交流等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成果导向为目标”的理念,严抓教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改革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国际化视野、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设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及会计学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5个本科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2个专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招收全日制专升本学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计3800余人。
学院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不断加强质量工程建设。近5年来,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本科高校“荆楚卓越经管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项,“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本科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1项。
学院着力现代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现已建成: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虚拟仿真实验室、金融仿真模拟实验室、跨境电商实验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商超运营管理实训室、商务礼仪与谈判实训室等七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共 550台(套),设备总值8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师131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外聘名校优秀教师5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讲师35人、助教4人;高级职称占比47%,硕士率达97%,博士率达18%。近5年来,教师出版专著、教材等学术著作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核心期刊收录、EI及CPCI检索30余篇;主持完成民政部、国家民委、省社科、省思想库、省教研等各类课题5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科、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各类课题5项。
学院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重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时,通过举办“赴美带薪实习”、“赴台湾义守大学、开南大学修读课程”、“寒暑假海外访学实践项目”、“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科研成果奖评比”、“名企名人讲座”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实践创新能力。我院为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12800人,平均就业率达95 %以上,900余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公务员。近5年来,我院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财税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项,铜奖1项。
经济管理学院的莘莘学子们在“掌握知识、熟练实操、提升能力、实现超越”的成才路上在茁壮成长!
金融学 (本科,四年制,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人文与科学素养、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知金融市场运作规则及国际惯例;具备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具有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应用能力及持续性学习能力;有一定国际视野、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及沟通交流能力;能胜任各类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保险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证券交易实训、期货交易实训、商业银行沙盘实训、投资基金项目模拟等。
就业领域: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金融实务和管理工作。
金融学(金融智能创新实验班)(本科,四年制,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经济学、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金融科技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金融大数据分析能力和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能力,具有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持续性学习能力,具备一定国际视野、较强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各类银行、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管理部门从事金融科技相关工作的跨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原理、金融科技概论、自动化数据处理技术、金融数据库技术、数据科学基础与Python语言、金融大数据、机器学习基础、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互联网金融运营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产品设计与规划实践、数字普惠金融产品设计分解实战、网络爬虫数据采集实践、机器学习与金融应用实践、大数据金融计量策略分析综合实践等。
就业领域:毕业后可在各类银行、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管理部门从事金融大数据分析、金融科技产品开发、管理和服务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四年制,经济学学士学位,湖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人文素质、科学精神、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和国际贸易、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技能,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持续性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中从事外贸实务与管理、国际商务、跨境电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学、国际商法、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海关实务、国际商贸英语会话、外贸函电、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国际服务贸易、商务谈判、跨境电商实训等
就业领域:政府涉外部门、跨国公司、外贸类企业、国际金融机构、国际投资公司等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物流、跨境电商、国际投资决策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会计学(本科,四年制,管理学学士学位,校级品牌专业,湖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在工商、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经济法、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中级财务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会计学、税法、企业内部控制、Financial Accounting、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财税模拟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审计模拟实训等。
就业领域:在企事业单位,包括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投资理财公司、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国家机关、学校、医疗卫生系统等财会部门从事财务、审计工作。
会计学(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方向)(本科,四年制,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会计学、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应用能力和持续性学习能力、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在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国企、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及证券金融等行业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商业经济学基础、管理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基础、道德、公司治理和商业法基础、管理会计、数字时代的财务管理、财务报告等。
就业领域:能在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央企、国企、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及证券金融等行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和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本科,四年制,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与科学素养、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拥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应用能力和持续性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综合分析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管理会计学、税法、税务会计、融资学、证券投资学、财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学等。
就业领域: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及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市场营销(互联网新媒体营销)(本科,四年制,管理学学士学位,湖北省本科高校“荆楚卓越经管人才”协同育人计划,校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应用能力及持续性学习能力,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调研、全渠道运营与管理、新媒体营销策划及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调研、消费者行为学、营销渠道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整合营销传播、服务营销、品牌管理、新媒体概论、互联网运营管理、互联网产品策划、互联网运营经典案例、新媒体艺术摄影、广告设计、营销策划、跨境电商、商务礼仪等。
就业领域: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调研、全渠道运营与管理、新媒体营销策划及运营等工作。
财务管理(专科,三年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会计、财务及税务基础知识,熟悉财税法律法规、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税务处理、财务分析、预测与决策等实践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会计、财务、税务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管理会计学、税法、财税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报表分析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
就业领域: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涉税业务处理等工作。
市场营销 (专科,三年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较为全面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市场营销业务实操能力,具有一定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持续性学习能力,具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西方经济学、经济法、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调研、消费者行为学、营销渠道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整合营销传播、推销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等。
就业领域: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调研、销售管理、营销策划等市场营销工作。
新闻与文法学院
新闻与文法学院现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和法学等6个本科专业。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等985、211高校,使学生充分享用武汉地区高等院校的优秀师资。
我院学科及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建有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与湖北广播电视台共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播电视学)、湖北省荆楚卓越新闻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网络与新媒体)、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融合新闻学系列课程)、校优势学科群(信息传播与影视艺术)和校首批品牌专业(广播电视学)。
学院举学科全力建设了“五个一”工程平台,即创办一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一个网络电视台(先锋视讯网络电视台)、一个网站(4G媒体新闻网)、一张报纸(南湖新报)、一份综合性期刊(南湖学园杂志),构成全媒体形态的校内实训平台,其中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为校外实习重点平台。
近五年来,我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教科研课题7项,厅级科研项目10项,校级教科研课题20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权威核心19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16部。主要获奖有: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一等奖,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特别贡献奖”,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等。
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全国性大赛奖23个、省市级奖69个。大批毕业生进入上海卫视、湖南卫视、深圳卫视、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社等国内一流媒体,在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等国内网络媒体第一方阵里也有我院大量毕业生任职,同时大量毕业生活跃于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
新闻学(智能新闻传播方向)(本科,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智能传播的新趋势,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深厚人文底蕴,熟悉新闻传播规律,精通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胜任各类新闻媒体和数字新媒体的智能新闻传播工作、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策划、品牌传播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智能新闻传播概论、智能新闻传播实务、新闻理论、中外新闻史、全媒体新闻采访、全媒体新闻写作、融合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网页设计与制作、视频制作与编辑、广告学、大众传播学、媒介经营与管理、公共关系等。
就业领域:毕业后能够在报社、新闻网站、广播电视台等各类媒体中从事智能化的新闻报道、编辑、摄影、广告等工作,也能在传统媒体的“两微一端”及其他网络新媒体中从事内容生产与运营等工作,以及在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策划、内部报刊采编、电子政务运营等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互联网+”转型及媒介融合发展环境需求,具有新闻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掌握融合传播的基础理论与智能传播应用,熟练运用融合创新思维、数据分析思维从事融合内容生产、互联网技术交互与新媒体运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产品原型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融合新闻学导论、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与新媒体编辑、视听新媒体制作、网络与新媒体广告、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用户运营与分析、网络与新媒体运营管理、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以在门户网站、企事业单位线上平台、互联网公司、数字内容服务商、新兴媒体机构等从事新媒体编辑与策划、内容与社群运营、短视频制作、产品创意与交互设计等相关工作。
广播电视学(视听新媒体方向,本科,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广播电视学理论及和视听新媒体专业知识,熟悉视听媒体新闻采编、网络多平台运营、融合新闻报道等业务,具有较强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摄制、视听新媒体传播能力和深厚人文底蕴的视听媒体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新闻摄影、电视摄像、广播电视文本写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电视编辑学、出镜记者报道、融合新闻学导论、视听新媒体制作、电视专题与专栏、网络与新媒体运营管理等。
就业领域: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广播电视台、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体行业从事记者、编导、节目策划与制作、信息采编与管理工作;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官方网站及视听新媒体运营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四年制,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影视戏剧理论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影视艺术修养,以及电视、电影、网络视频创意策划,编剧创作、视听节目制作、栏目运作管理等能力,适应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及视听行业融合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意人才。
主干课程:视听节目模式创新研究、摄影基础、电视摄像、影视导演基础、影视构图、电视专题编导、纪录片编导、综艺节目编导、经典视听作品解析、视听新媒体制作、中外电视节目比较、戏剧艺术概论、艺术学概论、广电编导概论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电视台、广播电台、视听新媒体行业等从事节目策划、编导、主持等工作;在各种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或文化传播公司从事摄影、编导、剪辑及制片工作;也可胜任专业摄影、独立制片人或自由撰稿人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本科,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质和较强文学修养,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语文教学及文学创作实践技能,具备较强阅读能力、实用写作能力、文学审美鉴赏能力和跨媒介文本创作能力,能胜任教育、宣传、文化、传媒机构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工作的中文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学概论、文学批评、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创意写作、网络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
就业领域: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从事公务员工作;在中小学、培训机构和海内外相关学校从事语文教育、培训及对外汉语教学等工作;在新闻出版、文化宣传等部门从事记者、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能胜任网络与新媒体编辑、运营和企事业单位文秘、宣传、文案撰写、文本策划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法学(本科,四年制,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全面依法治国需求,具有系统的法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政策和法律,具备较强的法律职业思维能力与法务实践能力,尤其是具备互联网环境下民商事及企业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
主干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合同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公司法学、劳动法学、环境法学、网络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商法学、法律诊所、模拟审案等。
就业领域:在各级政府部门从事公务员工作;在各级法院、检察院从事司法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务工作;在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等工作。
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四年制、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与设计知识熟练进行专业设计,能将视觉艺术设计与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技能融合应用到品牌创新传播、广告与策划、包装与展示等系统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来解决系统平面设计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品牌策划公司、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教育领域等从事视觉品牌传播创意策划设计与制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现代平面设计史、创意思维与实践、字体设计、图形创意设计、标志设计、版式与装帧设计、品牌传播与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包装设计、UI界面设计、数字影像设计、信息与数据可视化设计、视听采编与创作、传统工艺实训、文创设计实战。
就业领域:面向新闻出版、广告设计、品牌传播与策划、产品包装设计、文创设计开发、商业插画、网站形象设计、商业摄影、数字媒体设计、美术编辑、企业形象宣传片、数字影像编辑、电视片头制作等从事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工作。
环境设计(本科,四年制,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满足现代设计行业发展的需求,掌握系统的环境设计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创新实践设计,具备文化艺术修养与科学先进的设计理念,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分析、处理、实施设计项目的能力,并能结合运用学科专业、扩展知识解决复杂的设计问题,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胜任在环境设计相关企事业单位、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环境施工与管理等类型的设计、教学、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设计概论、室内设计原理、人机工程学、建筑初步2(建筑设计)、3D数字化环境设计、室内照明与陈设设计、设计表现、空间创意思维与方法、装饰材料与施工、居住室内空间设计(别墅)、商业室内空间设计Ⅰ(商场)、公共设施设计、小区景观设计。
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规划部门、建筑设计院、室内设计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部门就业,从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以及相关设计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环境设计(景观设计)(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景观设计专业是培养掌握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景观设计项目策划实施的能力,具备城市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等设计项目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有一定国际视野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性设计思维,能胜任风景名胜、城乡各类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环境生态保护、景观建筑设计以及景观工程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外风景园林史、景观建筑钢笔画表现、景观设计初步Ⅱ(场地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景观专题设计Ⅰ(居住区)、景观专题设计Ⅱ(公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与应用、公共设施设计。
就业领域:园林局、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大中专院校教师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和管理机构。
产品设计(本科, 四年制,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产品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审美和造型能力;了解前沿科学信息,勇于开拓创新,具有先进设计理念和宽广国际视野;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和进行实践应用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发展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集知识、能力及素质协调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设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就业领域:面向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家具设计、日用产品设计、灯具设计、家电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及相关的服务与商业等领域的设计,交互设计、信息建构设计、体验设计、UI设计、传播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等的开发、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创意思维、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市场调查与用户研究、信息架构设计、结构设计与制图(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建模&渲染和特效)、产品模型与制作工艺、产品快题设计、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专题设计(容器设计、日用品设计、家具设计)、交互设计与实践、用户体验设计与实训、产品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
动画(数字媒体)(本科,四年制,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动画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知识,了解动画、数字媒体设计制作流程及前沿技术,并用于开拓创新;具有较强的专项制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具备创意能力、制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能胜任影视动画、数字媒体、媒体交互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剧本基础、视听语言、动画分镜头、数字插画、动画设计稿、三维模型制作、三维光影渲染、动画运动规律、原动画创作、中间画技法、Flash动画设计、三维角色动画、影视后期制作、VR虚拟现实、影视音效等。
就业领域:动画制作公司、游戏动画公司、影视媒体公司、数码科技公司、文化传媒业、VR虚拟现实艺术、各年龄层艺术教育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展示、互动媒体、宣传企划等行业。